祝贺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圆满成功,固高派动略尽绵薄!

恭喜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圆满成功,在出舱过程中,多款我国自主研制的太空装备集中亮相,助力航天员顺利完成任务,成为闪耀太空的“中国名片”。



空间机械臂 助太空行走一"臂"之力



上周,空间站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到指定位置,验证了机械臂的大范围转移能力,完成了我国空间站工程建造任务的又一壮举。


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展开长度为10.2米,最多能承载25吨的重量,全部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。机械臂可在舱体进行爬行,更大范围触达空间站各舱体外表面,执行各类航天任务。


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 梁常春:从立项到现在的话,突破的关键技术也有好多,包括末端的大范围(容差)捕获的技术,还有关节大力距驱动技术,还有包括整个机械臂多自由度运动规划的技术。




新款舱外航天服 让太空漫步更惬意


航天员离开空间站进入太空,面临200多度的温差、空间辐射等一系列考验。本次出舱任务,航天员身着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“飞天”舱外航天服,采用多层设计,实现了真空防护、高低温防护和辐射防护。相比于神舟七号翟志刚的出舱舱外服,它的安全可靠性更高,支持舱外活动的时间更久,自主工作时间可长达八小时,而且穿在身上也更加舒适。


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主任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张万欣:关节的小型化之后,它可以满足了一个一米六到一米八的人穿着使用。适体性越好,它的活动性能才能保障,就是人穿着它工作起来会更轻松。


此外,舱外航天服虽然重达130公斤,但穿脱起来极其方便快捷。


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主任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张万欣:穿5分钟,脱5分钟,这个都是有计时的。一般情况下,受试人员包括航天员都用不了,也就在3分钟左右。



9种12个工具助力 出舱作业更方便


与地面不同,在太空中的航天员出舱作业,需要穿着厚重的舱外航天服,同时还要面对失重等复杂环境的考验,即便是拧一个螺丝都是非常困难的。为此,科研人员还专门研制了很多的特殊工具来协助航天员的工作,多款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也首次成功亮相。这次航天员出舱作业共携带了9种12个工具,每一个工具的研制都在充分考虑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之后,行动力受限的基础上,做了大量的仿真分析,让航天员使用方便,并且安全可靠。


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技术实验室负责人 王昊:我们舱内的工具配套大概有几十种,舱外的也有十几种,对航天员来讲,它的工具是越来越丰富了。航天员的所有动作、所有流程,我们都是在总体设计的时候进行了仿真验证数字验证,天上做的每一步,我们下面做好了验证,我们心里就有底了。



此次固高派动有幸参与设计了航天工具,虽然微不足道,但能为中国航天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是我们最大的荣幸,同时也是对我们固高派动实力的肯定,祝愿祖国航天事业能继蒸蒸日上!



粤ICP备16116473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5758号